宁州襄乐郡大战就此爆发。
李政的龙雀卫近十来年少有征战,但绝对是无敌的劲旅,天下皆知。
李政曾经对安阳说过,他身边若只有三千龙雀卫想要杀他至少要有三倍以上的精锐之师方有机会。
而安阳的亲卫军更不用说,乃几十万兵马中优中选优的精锐,虽战绩不显,但能作为征伐沙场的燕王亲军,其凶悍毋庸置疑...
且两部大部分皆是骑兵,此等精锐其攻势绝不是一般大军能挡住的。
雷罡自然深知这一点,他绝不会傻到与燕军野战,与两万精锐骑兵野战,那是送死。
所以在收到王南生与冉庆之的已飞速驰援的快马传书后,他便信心满满的率大军据城而守,他想看看他三万大军守城,燕军骑兵下马如何破他?
只要拖住两人率大军到来,便是燕军的末日!
李政行至半路听闻雷罡据城而守,淡淡一笑对李褚戏言,让其为先锋揍雷罡的机会没了,但他却是半点不意外雷罡的举动,孰不知他要的便是雷罡据城而守。
雷罡、王南生与冉庆之总有一方必要固城而守,若他攻冉庆之,雷罡必尾随野战,若他攻雷罡,冉庆之则会尾随野战,如此,他为何不攻雷罡,而选择与冉庆之野战?
他的最终目的是灭冉庆之而已。
他算定了冉庆之不敢不驰援雷罡,冉庆之没得选。
至于与冉庆之与王南生的五万大军野战兵力不足他却不担心,两万精骑与少量骑兵的五万步卒野战,他会怕吗?
李政率大军不缓不急的兵临城下,没有任何动员,攻城器械准备完毕后,李政大手一挥,高忠秦的一万七千大军开始攻城。
高忠秦调教了半年的定远军带着几分凶狠之色完全无惧伤亡的攻城,但一连两日皆无果,定远军伤亡近五千。
如此情况,李政并未下令暂缓攻城休整,而是毫不在乎伤亡,淡漠的看着城池上下满地的尸体,要求攻城继续。
直到第三日,王南生与冉庆之的大军尾至,李政眉头一挑,眼中满是寒光...
李政下令高忠秦带着定远军陈兵城下不再攻城,而是要求全军就算全部战死也要拦住雷罡率兵出城...
而他则亲率龙雀卫与安阳的亲卫军两万骑兵,杀向王南生与冉庆之的五万大军!
万骑奔腾,黑甲寒阳,旌旗蔽日,长枪破天,两万精骑蓄势待发。
两军阵前,李政随意的坐在战马之上,看了一眼冉庆之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而后目光先落在王南生身上,声音不大,却让两人听的异常清楚:
“庆之叛孤,想必你也在推波助澜,你叛孤又是所图何为?莫非元昭义给的,孤不能给?”
王南生在马上朝李政抱拳,淡淡道:“大王与燕王之燕国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不缺南生这个无名之卒...”
“南生有个理想,想会天下名将名帅,自然也包括燕国诸多名将,当然,若有可能,南生也想看一看我与大王差距几何。”
“哦?想做秦王第二?”
李政听懂了王南生的野望,忽而哈哈大笑几声,“雏鹏藏志欲上九霄,好志气!只是孤今日已架弓弩,能否展翅同风起就看你的造化了。”
王南生眼中是藏不住的浓浓战意,“必不会让秦王失望!”
李政淡淡一笑,看向冉庆之,“他如此自信,那你有把握胜孤吗?”
“没把握。”
冉庆之满脸苦涩,且不论安阳的亲卫军,单是跟随李政征战天下数十载,他便深知这一万龙雀卫的恐怖。
若论实力,此一万龙雀卫比不得那些在青史中有名的精锐,但若论及不畏生死,龙雀卫必为天下翘楚,这才是龙雀卫名扬天下的原因。
李政随意的瞥了一眼王南生,仿佛在说不知天高地厚,王南生脸色顿时微沉,李政对冉庆之道:“还算有自知之明,可有后悔?”
冉庆之苦涩一笑,“覆水难收,再言后悔已无任何意义,老臣知道大王自是不会放过我的。”
李政淡然一笑,“嗯,果然懂孤,孤给你个机会,你之麾下至少有一万五千余燕国儿郎,他们家人大部分皆在燕国,让他们放下武器回燕,孤可以不屠戮他们,也算你赎罪了!”
“妄想!”
此话一出,冉庆之尚在思虑中,王南生却是脸色为之一变,喝了一声,而后对冉庆之道:“冉帅,千万不可听他之言,他这是虚张声势!”
李政没有理会王南生的话语,而是随意的看着冉庆之,再问了一句:“如何?”
冉庆之沉吟片刻,脸上的神情一变再变,终于,他沉声吐了一句:“开战吧!”
李政忽而脸色一冷,眼中已经满是杀意,他再看了看两人,一言不发的打马在亲卫的簇拥下返回阵中。
随即对李褚、李蓟冷声下令:“大开杀戒,但有站立者,不为胜!攻!”
地动山摇,旌旗蔽日,近两万骑兵如潮汐一般翻涌奔腾,直冲冉庆之与王南生五万大军...
王南生自然见识过骑兵的恐怖,但此战也终于算是见识到了龙雀卫与安阳亲卫军的凶悍,也终于知道李政如此有底气的原因。
他本以为他操练的兵马已经算得上精锐,甚至一度引以为傲,但在燕军两万骑兵的冲锋下,却如秋风下的落叶。
但不得不说王南生确实有名帅之资,指挥若定的稳住了阵型,而后调整阵型,凭借两万兵力让龙雀卫及亲卫军骑兵损失不少...
反观冉庆之的三万兵马刚开始尚能稳住阵型不断绞杀燕骑,但没有多久,三万兵马便摇摇欲坠...
而据城而守的雷罡在城墙之上抬眼远眺,城下是黑压压严阵以待准备出城的甲士,模糊的看着天际尘土飞扬,下令全军杀出城...
雷罡以为高忠秦的一万余兵马连日攻城不克,士气定会低落,他两万六千大军定会一举击溃其兵马,但一交战,他便知道,他有些一厢情愿了!
高忠秦的冷峻是内敛的,承于武威军的风格,让他早已将定远军刻上了武威军的疯狂。
两万余兵马硬是止步于城下,并随着时间推移,隐隐被定远军压制...